【专委会之窗】体态矫正之旅:滑冰运动员篇——中期评估
“请持续关注”
——Stay tuned ——
中国运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公众普及、科学传播,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下为广大群众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科普知识与健康行为,真正做到了因学习而成长,因研究而专业!中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各个成员,都是该领域的领头人,学者们都致力于开拓各式各样的有关体育健康的全新领域。
请持续关注中国运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
中 期 评 估
在之前几期的视频中,我们针对张同学因过往大道滑冰训练经历而引发的体态问题,特别是骨盆后倾及一些细微的体态异常,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制定了一套专属训练方案。经过持续的系统化干预和跟踪,张同学的体态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本次评估中,对张同学的体态进行了针对初次筛查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的全面审视。
首先,观察张同学的正、侧面观,发现张同学骨盆后倾的情况较先前有所改善。
其次,在上肢模式1的初测中,我们发现张同学两侧均不能摸到肩胛下角,同时伴有明显的过度用力情况。然而,经过系统性的干预,张同学的双手均能摸到肩胛下角。在上肢模式2的初测中,张同学同样面临两侧不能摸到肩胛冈的问题,同时伴有过度用力情况。但经过系统性的指导与练习,她现在已能够摸到肩胛冈。
再次,在多部位伸展初测中,发现张同学上肢伸展不能达到170度,且在做动作时出现明显的抖动现象。在经过干预后,其旋转角度与动作控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有较大提升空间。
然后,在垂臂深蹲初测中,发现张同学在下蹲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重心不稳,并在下蹲过程中左髋有明显的疼痛感产生。经过训练,现已能稳定重心流畅完成动作,但左髋仍有轻微弹响和痛感,需进一步关注。
随后,我们对张同学进行了FABER测试,发现张同学膝盖与治疗床的距离较先前有明显改善,但距离仍大于患者的两拳宽度,且左髋高于右髋。在进行被动测试时,张同学的左髋部位依旧出现了疼痛感。
最后,在改良式托马斯初测中,张同学的大腿原先无法低于或平行于床面,且伴有髋关节轻微外展。在进行干预后,其大腿可以低于床面,但屈膝角度仍高于90度,并仍伴有轻微外展,但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在被动测试中,张同学对抗阻力和抖动的情况也大幅度减少。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干预,张同学的骨盆后倾以及下肢运动功能异常等问题均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她的体态更加标准,运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B9rhd_LFeSZFoHUCEiuejA